選 CEO 別只看過去!給候選人「成長計畫」就對了

還記得上次跟朋友去那間新開的台菜餐廳嗎?菜色擺盤精緻,但口味卻少了點靈魂。朋友抱怨說:「感覺廚師只是照著食譜做,沒有把自己的創意和想法融入進去。」當時我就在想,這不就是很多公司選 CEO 的寫照嗎?常常是看著過去的成績,卻忘了問問候選人未來想怎麼煮這盤菜,想怎麼帶領團隊走向成功。

從台菜到 CEO:選人不只是看過去

以前選 CEO,就像選餐廳的廚師,大家習慣看的是他過去的菜譜,看看他做過哪些拿手好菜,有沒有得過獎。如果過去的菜都做得很好,就覺得他肯定能勝任。但問題是,過去的菜譜不代表他現在能做出符合公司口味的菜。就像那間台菜餐廳,廚師過去可能在法國餐廳做過甜點,但這不代表他能做出道地的紅燒肉。

「成長計畫」:讓候選人展現未來藍圖

後來,我發現了一個好方法,就像讓廚師先寫一份「成長計畫」,說明他未來想怎麼煮這盤菜,想怎麼創新,想怎麼讓客人滿意。這份計畫不只是簡單的菜單,而是包含食材選擇、烹調技巧、擺盤設計,甚至連服務流程都詳細說明。這樣一來,我們就能看到候選人的想法、目標、以及他對公司的理解。

「成長計畫」的四個面向:深入了解候選人的想法

這份「成長計畫」通常分成四個面向:

  1. 商業影響:候選人認為未來公司在哪個領域能有突破?他會如何影響公司的營收和利潤?
  2. 組織影響:候選人會如何調整組織結構?他會如何激勵團隊?
  3. 利害關係人影響:候選人會如何與股東、客戶、員工建立良好的關係?
  4. 個人領導力影響:候選人會如何提升自己的領導力?他會如何應對挑戰?

這就像讓廚師說明他想怎麼改良紅燒肉的配方,他會如何訓練廚房團隊,他會如何與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,他會如何提升自己的烹飪技巧。

「預先檢驗」:模擬失敗情境,找出潛在風險

為了更深入了解候選人的想法,我們還會進行「預先檢驗」。這就像讓廚師想像紅燒肉做失敗了,問他為什麼會失敗,他會怎麼應對。這能幫助我們找出候選人的潛在風險,以及他應變的能力。例如,如果候選人認為紅燒肉的失敗是因為豬肉品質不好,那他可能對供應商管理非常重視。如果他認為失敗是因為烹調時間不夠,那他可能對流程管理非常注重。

「成長計畫」的價值:不只是選人工具

「成長計畫」的價值不僅在於選人,更在於它能幫助候選人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目標和方向。就像讓廚師在寫「成長計畫」的過程中,他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想成為怎樣的廚師,想做出怎樣的菜。這份計畫也能成為候選人與公司之間的契約,明確雙方的期望和責任。

「成長計畫」的實施:從討論到行動

實施「成長計畫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就像讓廚師從紙上的計畫轉變為實際的行動,需要耐心和毅力。我們通常會安排候選人與資深主管進行討論,讓他們分享經驗和建議。同時,我們也會提供資源和支持,幫助候選人克服困難。

「成長計畫」的案例:從失敗到成功

我記得有個候選人,他的「成長計畫」主要在於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。他認為公司應該更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,提升社會責任感。起初,我們對他的想法有些疑慮,因為這與我們過去的策略有些不同。但經過深入的討論和分析,我們發現他的想法確實有其價值。後來,在他的帶領下,公司成功地提升了品牌形象,並獲得了更多客戶的青睞。

「成長計畫」的注意事項:避免常見陷阱

在實施「成長計畫」時,需要注意一些常見的陷阱。例如,有些候選人可能會抄襲別人的計畫,或者只是為了迎合我們的期望而編造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。因此,我們需要仔細審查候選人的計畫,並與他們進行深入的訪談,以確保他們是真心誠意地想要為公司做出貢獻。

「成長計畫」的未來:持續創新與發展

隨著時代的發展,「成長計畫」也在不斷創新與發展。例如,我們開始將人工智慧融入到計畫的審查過程中,以提高效率和準確性。同時,我們也開始鼓勵候選人將永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計畫中,以應對全球性的挑戰。

從台菜到 CEO:打造獨一無二的美味

就像一盤成功的台菜,需要廚師的創意、技巧、以及對食材的熱愛。選 CEO 也一樣,需要我們用心去發掘那些有想法、有能力、有熱情的人。讓他們在公司的舞台上,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美味。


原文

標題:When Picking a New CEO, Ask Them for a Growth Plan
網址:https://hbr.org/2025/05/when-picking-a-new-ceo-ask-them-for-a-growth-plan

Read more

從早午餐的混亂到資料一致性:打造可靠系統的超實用指南

週末早午餐的困境:關於資料一致性的故事 週末的早午餐,是犒賞自己一週辛勞的絕佳方式。想像一下,陽光灑進窗邊,空氣中瀰漫著咖啡的香氣,你和朋友們圍繞著豐盛的餐盤,享受著輕鬆愉快的時光。但如果這場早午餐的體驗,卻因為點餐系統的錯誤、廚房的延遲,或是服務生的疏忽,而變得一團混亂呢?那種挫折感,可不是幾塊錢可以補償的。 點餐系統的失靈:不同系統間的資料迷航 小雅和朋友們相約到一家新開的早午餐店。點餐時,小雅用平板電腦的點餐系統點了酪梨吐司和冰滴咖啡,朋友們也各自點了不同的餐點。然而,平板電腦上的點餐系統,卻沒有同步到廚房的訂單系統。廚房收到的是一份不完整的訂單,導致酪梨吐司被遺漏了。當餐點上桌時,小雅發現自己沒有吃到期待已久的酪梨吐司,頓時感到有點失望。這就像資料庫的世界,如果不同的系統之間無法同步資料,就會產生資料不一致的問題,導致應用程式的行為不符合預期,甚至造成使用者體驗的惡化。 廚房的延遲:交易的孤島效應 另一組朋友,選擇了在一家人氣爆棚的早午餐店用餐。他們點了份份量十足的班尼迪克蛋,但等待的時間卻異常漫長。廚房裡,廚師們忙得不可開交,但卻因為訂單管理系統的效率低

By Latte Pal

早午餐的困境:資料一致性讓你安心又美味!

週末早午餐的困境:關於資料一致性的故事 週末早午餐,是許多人放鬆心情的儀式感。想像一下,你和朋友約在一家新開的早午餐店,店裡人聲鼎沸,氣氛熱絡。你點了一份酪梨吐司,朋友點了班尼迪克蛋。然而,當餐點上桌時,你發現你的酪梨吐司上的酪梨,跟網路上照片的顏色差了十倍!朋友的班尼迪克蛋,醬汁淋得亂七八糟,蛋白也散得像一團棉絮。你朋友不死心,又跟服務生要求換一份,但換來的是更令人失望的結果。這時候,你開始思考:「為什麼明明是同樣的餐點,卻有這麼大的差異?是廚房的流程出了問題嗎?還是食材的品質不穩定?」 資料庫的世界,就像早午餐店的廚房 這個早午餐店的廚房,其實就像一個資料庫系統。廚師就像資料庫的管理者,負責處理和維護資料。食材就是資料本身,而食譜就是資料的結構和規則。當顧客點餐時,廚師需要根據食譜,將食材按照一定的步驟組合起來,製作出美味的餐點。同樣地,當使用者發出查詢請求時,資料庫系統需要根據資料的結構和規則,將資料從儲存空間取出,並按照一定的格式呈現給使用者。 資料一致性:確保每份餐點都一樣美味 早午餐店的目標,是讓每一位顧客都能享受到美味、一致的餐點。如果每一份酪梨吐司

By Latte Pal

想留下好印象?小舉動也能築成大Legacy!

還記得小時候,阿嬤家後院那棵老柚木嗎?它不是最筆直、枝幹最茂盛的樹,但卻是我們最常躲藏、分享秘密的地方。柚木的樹幹粗糙,摸起來有點扎手,但卻能感受到歲月的痕跡,以及它默默守護著我們長大的力量。就像我們在職場上,不一定是最耀眼的那個人,但卻能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舉動,在他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,成為他們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 柚木樹的「事實」 我爸不是那種愛講愛說的人,他總是默默地做著該做的事。他罹患帕金森氏症,身體機能逐漸退化,但他從未因此而自怨自艾。有一次,我問他希望別人怎麼記得他,他只是淡淡地說:「就說實話就好。」 「實話」這兩個字,在我腦海中迴盪了很久。它不是在談論成就,也不是在追求名聲,而是指那些日常生活中,我們如何待人處事,如何堅守自己的價值觀。就像老柚木樹,它不追求高聳入雲,卻紮根於土地,默默地為我們遮風擋雨。 「我想被記得是什麼樣的人?」 想像一下,你正在整理家裡舊相簿,翻到一張你小時候的照片。你希望別人怎麼看待你?是那個天真爛漫的孩童,還是那個在職場上努力拼搏的專業人士?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,它需要我們花時間去思考,去反省。就像我們在製作一道菜餚,需

By Latte Pal

AI風險大哉問?跟阿嬤採蓮心學AI安全!

還記得上次去宜蘭採蓮心嗎?那種濕漉漉、泥濘的田埂,加上阿嬤教我們如何小心翼翼地將蓮心撈起,那種成就感,真的難以忘懷。AI的發展,就像那片蓮田,看似充滿希望,但也潛藏著許多挑戰。如果沒有適當的引導,就像蓮心一樣,容易長出雜草,甚至淹沒在泥濘中。現在,我們來聊聊Adobe如何看待AI風險,以及如何確保AI的發展方向。 AI的風險就像田埂上的雜草 AI現在無所不在,從幫你推薦旅遊行程,到診斷疾病,甚至幫你畫圖,簡直是個萬能助手。但就像蓮田裡會長出雜草一樣,AI也存在風險。有些AI模型可能產生錯誤資訊,甚至造成傷害。更可怕的是,現在出現了「agentic AI」,就像放生了一隻聰明的蓮心採摘者,它能自主執行任務,但如果沒有人好好監督,它可能會做出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。 品質不能打折,就像蓮心不能有泥沙 現在AI發展速度快,廠商們都想搶佔市場,但有些產品為了快速推出,犧牲了品質和安全性。就像蓮心一樣,如果沒有經過仔細清洗,裡面可能混雜著泥沙,影響口感。Adobe認為,創新不能以犧牲品質為代價。就像阿嬤教我們,蓮心要仔細清洗,才能做出美味的蓮子羹。

By Latte Pal